关于老夫

    九十九度九十九度 [ BinaryJP.com ]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所以减一度。

    2006年创建于百度空间,本意是借几K空间,随想随写,记录生活的点滴,待古稀之年儿孙满堂,坐轮椅乘凉于树下,回首过往,不禁嗟叹:老夫此生足矣!后因百度诸多限制,心中所感不得尽数而发,自建小站于他处,仍叫九十九度。

联系老夫

扫一扫

    手机访问

恭贺2013——2012电影回顾(秋季篇)

当暑期档来临后,作为中国电影最为重要的档期之一,中国电影贡献给中国观众的产品却是各种没想明白就匆匆呈现的糊涂账。面对影院中接踵而至的好莱坞大片,饥一顿饱一顿的观众难免有些不知所措。
客观、公正、妙语、酷评 ——《第十放映室》年度回顾:恭贺2013。
中国电影在经历了差不多十年的市场化改革后,面对金钱和艺术的考验却最终只呈现了“双重迷茫”。 当暑期档来临后,作为中国电影最重要的档期之一,中国电影贡献给中国观众的产品却是各种没想明白就匆匆呈现的糊涂账。而那些貌似想明白的电影,则是想得太明白,以至于我们的千言万语只能化作《一声叹息》。
《第十放映室》年度回顾:恭贺2013。

七月>>
本月共有20部中外电影公映,但其中值得一提的电影寥寥无几。

《搜索》
《搜索》虽然是一部号称“反映网络人肉搜索主题”的电影,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并不能算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影片,被称为“以当下社会为故事背景的剧情片”可能更合适。二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本片导演和编剧决定用何种方式来看待当下的社会现实。
本片在故事结构上比较类似美国导演保罗·哈吉斯的电影《撞车》,诸多故事线索和人物被一个突发事件串联到了一起。片中出现了包括高圆圆、赵又廷、姚晨、王珞丹、王学圻、陈红、陈然、张译等演员饰演的诸多角色。简单涵盖的话,基本上是:高圆圆、赵又廷、姚晨、王学圻和陈红所饰演的角色各自引领了一条故事线索,最后通过高圆圆所饰演的角色,最后将所有故事线索汇集到了一起。
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我们这种略显别扭的称呼。为了简要复述《搜索》的故事,我们不得不用演员的名字来取代他们在片中所饰演角色的名称,否则观众一定会对这个线索繁杂、人物众多的故事产生混淆。从创作角度而言,这些被俗称为明星的演员已经涵盖了他们所塑造的电影角色。观众完全无法记住角色的名字,最后只能被迫记住明星。
造成这种“人比戏大”的局面有很多因素,我们无法一一剖析。但对于一部力图从当下社会寻找热点话题来切入故事的电影,这种演员阵容的配置无疑会对观众产生明显的干扰。当观众试图将注意力聚焦于故事本身时,这些明显脱离于故事情景的明星们就会随时随地地让观众出戏,让他们无法对某个具体的角色产生情感投射。
对于一部打着“现实主义”旗号的电影来说,一个略显偏执观点是:“这种电影就不应该用大众所熟知的明星来出演”,因为任何一张大众所熟知的明星脸都是在给观众的代入感产生障碍。但是考虑到目前中国电影所面临的市场环境,采取明星阵容是基本无法回避的选择。那么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就是“这些明星该如何去塑造一个银幕形象?”,而不仅仅只是在售卖明星本身。
中国电影在最近几年的作品中,银幕形象的生产能力一直是最薄弱环节之一。正是因为这种叙事层面的匮乏导致了中国电影对明星的过于依赖。这种所谓的“明星”仍然是在银幕上售卖一张大众所熟知的面孔,直接导致观众看完电影以后,只能记住演员的名字而不是角色的名字,因为观众无法从电影和角色中获得价值观、道德和情感层面的共鸣,无法完成自身欲望在银幕上的投射,自然无法对一个银幕形象去感同身受,像讨论身边朋友一样去讨论一个角色在银幕虚拟空间中的情感经历。银幕形象是一部电影叙事能力的最直接体现,它除了和影片整体故事的架构能力有关外,和演员也有着最直接的关系。这个最后被虚构、被塑造出来的银幕人物,他要承载电影的叙事任务,同时还要具有足够的人物性格附加值。这种附加值除了来自这个银幕人物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外,还和这个演员本身的银幕魅力密切相关。作为一部电影的主角,这个演员要能够完成观众欲望的投射,能够营造充足的戏剧张力,以及最后在视觉上具备足够的完成度。当然,一部电影的好坏更多程度上是依靠导演而非演员的表现,但是对于一个成熟的好演员来说,即使是在一部烂片中,好演员也能够相对独立地完成自己的银幕形象塑造过程。同时,衡量一个好演员的基本能力之一,就是他能敏锐地挑出那些具有潜力的剧本,同时面对深坑时能拒绝诱惑。明星不能仅仅只拥有一张大众所熟知的面孔,因为杂志封面女郎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对于电影和明星来说,演员本人的魅力也是构成银幕形象的重要元素。这种魅力应该是天生的。根据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所扮演过的银幕形象的不同,每个明星最后才会拥有独一无二的银幕魅力。

 

其实这部片子是挺想看一下的,但是不知道当时为啥错过档期。然后就忘掉了,直到看第十放映室的时候才想起来。已经下好了,估计就是这一两天的事情。

 

刚看的,贾老师也承认他家葛大爷摆在这群美女中间就是个柴火妞了,这群美女的定义是,包括姚晨哟~

 

《大武当》
这部电影能被提及,完全是出于我们节目一贯的“恶趣味”。能让观众在影院里感受到牙医诊所里才能体会到的刺激,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值得给大家预个警。另外,给那些跃跃欲试的观众提个醒儿:不要把《大武当》和《大武生》搞混了,虽然二者的区别其实并不大。

 

不能说大武当和大武生没有关系,至少我认为是有的——都是烂片。

 

身为tyer按理是应该去支持赵文卓的,可是。。。我真舍不得我那些钱。。。

《笔仙》
本片由韩国导演安兵基执导,在国产惊悚片的范畴里来看,它是2012年度国产惊悚片票房成绩最好的一部,在总榜上也排名第二,仅次于2011年的【孤岛惊魂】。
国产惊悚片近年来已经发展为一种中国电影所独有的类型片。所有观众都知道,无论海报上如何血肉横飞、神出鬼没,电影到最后一定都是在做梦。但是,惊悚片作为一种特定类型片,它在市场上一直拥有一个稳定的市场份额。我们的观众无论之前遭遇过多少折磨,都不离不弃地对这种类型片保持一颗恒定的爱心。面对这块儿貌似甜美可口的蛋糕,几乎所有的国产低成本电影都想从上面啃一口下来,区别在于,大多数国产惊悚片最后只是把牙齿留在了蛋糕上。
由于国内市场化细分程度不够,所以国产惊悚片实际上一直涵盖了“惊悚片”和“恐怖片”两种亚类型,并长期混为一谈。我们在这里也只能将它们炖到一口锅里了。作为一种低成本类型片,惊悚片实际上对于叙事、视听语言以及整体营销策略等等工业化环节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并不是阴暗的画面,加披头散发的女人,以及能够炸掉影院喇叭的音效就能让观众感受到刺激的。我们的现实生活远比这种低劣的惊悚片恐怖。如何能让千锤百炼的观众在影院里得到他们想要的娱乐,这…是一个问题。

 

刚刚找海报的时候我还菊花一紧,此类片子是绝对不看的。

 

韩国那部在我们宿舍是断网固定节目好么,谁还稀得看这个。

《神探亨特张》
这是一部很有趣的电影。当本片公映时,基本属于被市场和评论忽略的影片,只是在微博上掀起了一阵风浪。而当它在2012年第49届台湾金马奖上获得“最佳影片”、“最佳摄影”和“最佳剪辑”奖时,新浪微博上就有无数人同时发出了含义各不相同的“诶呀!我……”的声音。
本片所有演员都是俗称的“微博红人”,以至于片尾字幕的演员表上都单独标注了这些演员的新浪微博ID。本片也是根据北京市海淀分局双榆树*****张惠领的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被戏称为“神探亨特张”的**老张如何与双榆树一带的小偷斗智斗勇、维护社会治安的故事。
不过对于本片来说,这种转述故事的方式非常无奈,就如同我们说:贾樟柯导演的《小五》是讲述一个山西汾阳县小偷儿小五如何误入歧途,最后被我**干警抓获。本片虽然叫《神探亨特张》,但它并不是一部警匪片。本片的主角儿并不是那些微博红人,而是北京这座城市。在这部电影里,北京不再是由夜店、CBD和光鲜亮丽的时尚场合所构成的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它是一个交通堵塞、加长公交车在马路上一字长龙、无数过街天桥以及游荡其中的那些人所构成。这样的两个城市同时存在于北京这个概念之中,也同时构成了我们的生活。但,《神探亨特张》也并不是一部现实主义电影,观众在其中也看不到自己,只能看到微博江湖。据说有一些观众在电影中发现了自己的身影,那是影片拍摄时被无意中拍进去的路人甲乙丙,但那和我们的生活又有何相关呢?我们的生活不是靠这些微博段子和耍口条构成的。

 

幸亏没看。我对这种特别接地气的片子都没有什么好感,看电影就是图个乐,花几十快钱找个地方放松一半个小时,我干嘛还要去看我每天都能遇到的事情?

 

这部戏就算是那啥的逆袭了吧,可把湾湾人民愁死了。

 

八月>>
本月共有33部中外电影公映,平均每天都有最少一部新片上映,宣告火热的暑期档正式进入白热化的拼刺刀阶段,而本月底同一天公映的《蜘蛛侠》和《蝙蝠侠》则再次证明了中国市场的独特性。

《听风者》
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初。江山初定,百废待兴。和平的表象下没有硝烟的战争早已拉开序幕败逃台湾的国民党接连向大陆派出特工伺机破坏,为了应付接二连三的破坏活动,中共成立情报部门——701局与敌方展开连番较量。同年十月初,701控制的情报局于莫名消失,为了查清消失的电台下落,701局负责人老鬼受命代号200的张学宁去上海寻找传说中听力超群的钢琴调音师罗三耳。结果,阴差阳错,学宁找到了罗的小徒弟——正真具有超群耳力的盲人调音师阿兵。阿兵不负众望,不仅通过层层严格的考试还在工作中一鸣惊人。在残酷的谍报战争中,新的传奇拉开帷幕。
本片是根据麦家的小说改编,由麦兆辉和庄伟强执导。内地作家的文本和香港作家的剧本最后混合成了一种奇特的风格。对于这样一个很容易被贴上“红色主旋律”标签的故事,如何在意识形态与商业需求之间达到平衡是一件非常需要技巧的事情。文本提供价值观,而剧本则通过技巧来达成文本价值的传递,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听风者》这部电影给观众奉献了一部精彩的电影,但却在故事上小心翼翼的回避了最核心的价值观冲突。

 

有一阵子好像这种谍战题材的影视作品都很热,应该是从风声开始的。上乘的班底加上上乘的制作,打造这么一部上乘的电影。我觉得和吴宇森的《风语者》有些异曲同工之妙,相比之下吴宇森把一部中上的本子拍成了上上的电影,而本片就稍显逊色。

 

我要买迅哥儿的大衣,没了。

 

《消失的子弹》
民国时期,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接连发生连环离奇命案,死者都是被幽灵子弹所杀,犯罪现场找不到弹头。一时之间,疑云密布,人心惶惶,被称为民国第一奇案。此案交给警局内负责管理档案的政务**松东路调查,担任文职的松东路既不会拳脚功夫,也不懂如何开枪,却思想缜密,对破疑难杂案有独特的方法。一心为民除害的热血警探郭追因不容于警局贪污腐败氛围,联手松东路调查此离奇命案。
如何开枪不用子弹?如何让子弹在穿入肉体的时候消失?松东路和郭追在枪和子弹上做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包括向猪身体发射盐子弹、冰子弹等等,却没有任何满意的结果。随着案情调查深入,两位警探抽丝剥茧逐步逼向最后的真相。
作为一部票房和口碑都还不错的商业类型片,《消失的子弹》基本完成了商业娱乐片所应承担的使命。如果从创作角度来看这部电影,那些熟悉国外推理电影的观众们可能会觉得故事上可能会有些似曾相识。但对于很容易满足的国内观众来说,只要能让他们在电影院里不出戏,这就算是不错的电影了。
本片和《听风者》都是以香港电影团队为主,他们也在风格上有某些相似之处,故事架构完整,演员阵容整齐,视觉奇观场面也都具备,整体制作也都是水准之上。但是对于一部电影来说,甚至是一部不追求深度的爆米花娱乐电影来说,仅仅只是拥有这些是不够的。故事、明星、视觉奇观是构成一部电影的重要元素,但更重要的是电影要具有足够的和观众呼应的情感。这种情感能够让观众在电影荧幕上看到从未见过和想过的奇妙世界。但是他们曾经看到的却是自己的内心以及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鸣,而这一点恰恰是很多国产电影所刻意忽略的甚至是毫不在乎的。

 

这部片子在前期宣传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故事讲的也不错,只可惜最后结局不太如人意,如果能结束在最后20分钟前,那就完美了。

 

这部电影的观影体验教育我,看电影真不能坐的太靠前,没了。

 

《边境风云》
中缅两国边境毒品交易肆虐,云南小镇的缉毒**在追捕杀手过程中,侦查到一条重大贩毒罪案线索,而一切迹象皆指向缅甸黑帮老大毒枭。毒枭为了自己的妻子而打算金盆洗手退出江湖,结果被属下背叛而遭活埋。
时光回溯十余年,前任黑帮老大带着年轻毒枭,进行毒品交易,被我缉毒干警当场捕获。年轻毒枭挟持牙医年幼的女儿小安为人质,仓皇逃回缅甸,出于一念之差,毒枭抚养小安长大,最后两人结为夫妇。长大后的小安拒绝了父亲的解救,相信自己能够用爱感化毒枭,同时面临**的追捕,黑帮的追杀以及爱人父亲的怨恨,最后二人还是踏上了逃亡的不归路。
本片导演程耳,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99年完成的毕业短片作品《犯罪分子》曾广受好评,程耳也被视为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随后十余年,程耳却在电影圈内消声觅迹,只在2007年拍摄过一部电影《第三个人》。无论票房还是口碑都堪称惨淡,此次程耳的新作,《边境风云》是他的第二部长片电影,虽然在创作上仍有不少较为明显的瑕疵,但本片鲜明的作者风格以及在电影语言上的成熟度,让它成为2012年度值得关注的国产电影之一。

《边境风云》并不是一部传统概念上的文艺片或商业片,他甚至很难用类型片的方式去划分,虽然本片有孙红雷、王珞丹等明星参与演出,但其制作成本仍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导演程耳能够坚持他鲜明的作者风格。这个并不算复杂的故事被导演故意拆分为四个章节,并在叙事逻辑上进行了分割和重组。这种对无缝叙事的人为阻断,其好处是强化了导演的个人风格,而弊端则是给观众建立了一个不高不低的准入门槛,对于观影经验并不丰富的观众来说,这样的故事无疑是很难让他们对角色和故事产生带入感的。
作为强化导演的代价,影片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被削弱,这一点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我们当下的市场对这样的电影究竟有多少宽容度,这是一个需要导演去冒险的事情。只要导演自己想清楚了,这并不是坏事。

 

限于内地的审查政策,很多类型的片子都不能拍出好的作品,比如惊悚比如战争比如科幻,比如警匪。所以类似于此类题材的片子一般都不去电影院,基本属于白花钱。

 

葛大爷?切~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
是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蝙蝠侠”三部电影的完美终结,史诗落幕,传奇不朽。虽然和诺兰导演的上一部备受推崇的《黑暗骑士》相比,本片似乎还略逊一筹。但《黑暗骑士崛起》仍然是一部几近完美的电影。它能够让所有热爱电影的影迷们回想起他们当初是如何爱上电影的。
本片片长165分钟,是诺兰导演的蝙蝠侠三部曲中最长的一部。在将近三个小时的影片长度中,故事细节精彩布局精妙,动作场面和剧情推进紧密结合,张弛有度,全片毫无冗余。每一分钟都能牢牢的抓住观众,让他们屏息等待到最后一个镜头结束,仍然余音绕梁。
蝙蝠侠作为一个漫画超级英雄被诺兰改成为一个真实的超级英雄,虽然整个故事都发生在虚构的葛覃市,但每一个观众都能对这个虚构世界里发生的所有罪恶感同身受。蝙蝠侠作为一个超级英雄,他没有超能力,只是一个普通的人类。虽然万贯家财却因为身负重建葛覃市的道德重任,自愿背负上了沉重的责任。而且,蝙蝠侠和所有超级英雄一样,都身处孤独之中,无人可以倾诉,只能凭借信念在黑暗中前行。
诺兰导演虽然将蝙蝠侠系列拍成了充满黑暗气息的英雄史诗系列,但它仍然是一个愿意给观众讲述美好故事的导演。在《黑暗骑士崛起》的结尾,他仍然坚持着最为关键的一条:一个感动人心的角色应该得到一个好结局。尽管整个过程充满了艰辛与牺牲,但最后蝙蝠侠还是化身韦恩继续生活下去。同时将他的信念传递给了新一代的英雄。
作为好莱坞新一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诺兰导演通过蝙蝠侠三部曲再次证明自己是一个值得好莱坞值得在他身上押宝的导演。在创作层面上,他不同于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为代表的上一代好莱坞导演,他不再着迷于宣扬美国梦,而是努力在电影中呈现多元化的价值观,并通过一个精彩的故事和震撼的视觉奇观场面呈现给世界上不同文化的观众。这种在商业类型片中尝试进行严肃叙事的方式也是中国电影所需要去学习的。

 

托同期上映的蜘蛛侠的福,蝙蝠侠大放异彩,这也是整个2012年在我所有看的电影里唯一给出10分的片子。和其他的超级英雄比蝙蝠侠算是比较惨的,没有先天或者后天的变异,没有与生俱来的超能力,也没有强大的财力和科技支持(相对而言),其实就是普通人一个,童年还很悲惨。这么多超级英雄的片子,也只有蝙蝠侠能让人看到一些别的东西:超人也是人,喝酒也会吐,挨打也会疼。

 

啊啊啊啊啊啊啊,BGM赛高,我爱这部戏。。。的配乐,还有安妮海瑟薇的身材,其他女人你们怎么还有脸吃晚饭!要不是照顾贾老师的情绪,我是肯定要再去看一遍imax的,哼~

 

 

《超凡蜘蛛侠》
本片是2002年由山姆雷米导演的蜘蛛侠系列的翻拍,除了升级为3D电影外,从剧情到人物设置都基本遵循了2002年版。不过为了迎合更加年轻化的电影观众群体,《超凡蜘蛛侠》将主角彼得帕克的年龄变小了,从2002年版的大学生改为现在的高中生。像这样一部翻拍电影,留给导演的创作空间其实所剩无几,更多的精力和成本都用在了视觉奇观场面的建立上,由于本片升级为3D电影,所以片中很多动作场面,都为了适应3D场景而做了较大调整。对于那些在2002年还很年轻没来得及进电影院看《蜘蛛侠》的年轻观众来说,《超凡蜘蛛侠》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还是足够的。
作为好莱坞长盛不衰的一种类型,超凡英雄片也是一种特征鲜明的电影类型。在几乎所有的超级英雄电影中,都无形的包含了一个潜在主题: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之间的选择。作为天赋异禀或神选之子,电影中的超级英雄都应具备常人所不具有的超能力而有别于芸芸大众。而且,因为他们都要面对一个企图危害大众的超级坏蛋,所以他们能轻易地被赋予使用超能力的权利和自由。作为广义上的超人,如何用道德和价值观来克制自己滥用权力的欲望则成为几乎所有超级英雄都要面临的考验。
具体到蜘蛛侠这个超级英雄,他和其他诸如蝙蝠侠、钢铁侠、超人等传统意义上的超级英雄不同的是,蜘蛛侠是所有超级英雄里最平民化的一个。用网络流行语来形容的话,那就是蝙蝠侠和钢铁侠都是高富帅,而蜘蛛侠则是真正的普通青年。蜘蛛侠没有万贯家财,也没有高科技装备,只是凭借自身变异获得的超能力,就毅然选择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道路。和同样选择与潜伏于报社的超人相比,蜘蛛侠的超能力就弱的可怜,既不能刀枪不入,也没有火眼金睛,每次和坏蛋搏斗拯救大众时,都要被搞得遍体鳞伤。
但是蜘蛛侠最后获胜的关键就是他能深刻领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精神,每次都能以当代活雷锋的姿态,赢得广大市民的无私帮助,从而完成他超级英雄的孤独自我救赎之路。

 

这哥们就是个悲剧,城市中塔吊间穿行之外,本片作为一部翻拍电影丝毫没有任何亮点可言,当女主角让爹去保护自己的心上人的时候我就知道,岳父必须得死。作为一个连丝都喷出不出来的蜘蛛侠,我真的替他感到悲哀。

 

塔吊的时候我是有哭的,蜘蛛侠真心没必要再拍了。

 

九月>>
本月共有19部中外电影公映,随着几部重磅好莱坞引进大片相继公映,电影市场开始进入到白热化阶段,面对影院接踵而至的好莱坞影片,饥一顿饱一顿的观众难免有些不知所措。

《普罗米修斯》
作为科幻电影史上最著名的系列电影《异形》系列的前传,《普罗米修斯》在国内上映之前,就已经吸引了足够的关注度,特别是本片导演正是第一部《异形》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而且又是他第一部执导的3D电影,这无疑是让很多国内的科幻电影爱好者欢呼雀跃、期待不已。
21世纪末,人类的科技水平已高度发达,生化人技术和升空宇航技术已经投入使用。与此同时,许多科学家仍在纷纷不倦的追索着人类起源的秘密与真相,通过对许多古老的文明的考察与对比。科学家伊丽莎白肖和查理胡勒伟发现,人类可能是来自于一个遥远星系的外星人创造的。在维兰德汤古公司的资助下,他们乘坐宇宙飞船“普罗米修斯号”,前往未知星球,探寻人类起源的秘密。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这种举动将自己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也险些将人类带入毁灭的命运。
作为一部科幻史诗电影,本片在剧情上,和科幻经典电影《异形》有着直接关联。《异形》系列通过四部电影,以及四位风格迥异的导演,塑造了《异形》这个科幻电影史上的经典形象。它的血液如同浓酸一般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几乎无法被杀死。同时又像异形那样具有完整复杂的社会体系。作为科幻电影史上最经典的梦魇形象,《普罗米修斯》把观众的视线,拉回了异形诞生的世界。
本片片名《普罗米修斯》,不但是片中宇宙飞船的名字同时也暗喻了故事的主线。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是泰坦神族,因为帮助人类从奥林匹斯山上盗取了火种并教会了人类使用火遭到了诸神的抛弃,并受到了一种永恒而可怕的惩罚。在电影中,这种惩罚就是片中被称为工程师的外星种族所培育出来的有机生物,这种类似病毒的有机生物,能够感染宿主并根据宿主的不同而产生进化。最后影片的结尾,我们看到了《异形》的前身,它将会在之后的《异形》系列电影中对人类的未来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雷德利斯科特在《普罗米修斯》这部商业娱乐片中,也隐藏了自己的哲学思考。整部电影其实都是在追问一个永恒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往何方?这个永恒的问题不会有答案,但只有去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才可能认识自我,并产生抬头仰望星空的冲动。
本片虽然号称是《异形》系列的续集,但从整体的故事架构和设定来看,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明显打算打造一个独立的作品系列,拥有完整和独特的世界观。《普罗米修斯》的结尾很明显的暗示了续集,我们有理由相信本片应该是一个全新系列电影的开端。

 

我相信坐在电影院里看这部片子的观众大部分不知道异型和本片关系。我记得身后还有个2B在振振有词的和旁边的女娃讲剧情:普罗米修斯是罗马神话的火神,把火种带到人间。。。这是个奇幻片。。。和诸神之间差不多。。。这样的观众你还指望他咋?对这部片子的续期我还是比较期待。哥们还有这部电影的巨幅海报哦。

 

(接上)是偷的!

 

《白鹿原》
作为2012年最为重要的国产电影之一,在这里是不得不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作为一部经历了漫长旅程和诸多磨难后,才和观众见面的电影,中间有着太多的委屈和艰辛。可这些对于观众来说却都没有意义,观众永远以电影院中他们看到的电影作为标准来评价,所以我们只能基于这个共同的标准来衡量这部电影。
但是,这样似乎又对电影本身不公平,从220分钟的导演试映版到188分钟的柏林电影节开赛版本,再到175分钟的香港国际电影节展映版本,最后到154分钟的国内公映版本。我们都很难说这还是同一部电影。
不过,如果我们不再纠结于此。只是就电影本身而言,《白鹿原》是一部迟到的电影,它在电影美学观念,电影技巧以及叙事方式上更像是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在当下到处都是视觉奇观和快节奏叙事的市场上,这样的一部电影受到非议似乎是无可避免的。而将一部47万字的文学原著影像化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无论谁是编剧,面对这样一部小说,如果想忠实的将本书改编成影像,那只能用类似《兄弟连》《太平洋》那样的迷你剧的方式才能得以呈现。
现在的《白鹿原》作为一部电影和原著小说,所试图传递的概念已经有很大的不同。 这是文学名著改编为电影时都要面临的一个挑战,除去这些技术性因素外,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具体呈现《白鹿原》这部小说的细节,也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这么多不可能的任务,最后我们能够在电影院中看到这部电影,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了。小说被改编为电影之后,所有曾经存在于每个读者脑海中的那些人物形象,从此就被定格在具体形象上。如果这种改编稍有遗憾,那也只能期待多年之后或许还有勇敢者来试图重新诠释这个讲述土地和居住在土地上的人的故事。

 

据说这部电影很黄,我对未删节版倒是很期待。说实话这种有深厚文学底蕴的东西,我还是消化不了的。

 

这可是在我大西安提前上映的片子呢,不过已经被删的亲爹都不认识了。

 

《铜雀台》
中国式大片,从2002年的《英雄》开始,到了2012年的《铜雀台》,终于可以说划上了一个句号。经过这么多年的练习,中国电影对于如何套用模板来制作一部中国式古装大片已经驾轻就熟。但对于如何讲好一个和历史有关的故事却是一点经验也没学到。
《铜雀台》所讲述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无关,也和当下无关。它基本还是按照,电视剧戏说历史的路数重新演绎了一番曹操的心路历程,然后再夹杂一点类似《百家讲坛》风格的历史反思。这样的电影不会让观众被雷劈到,也不会让观众觉得多有意思。那些有足够历史背景知道没兴趣从商业娱乐电影中学历史,而那些想娱乐的观众却被那点历史反复折磨,寻找不到商业娱乐元素。至于片中不时出现点缀其间的文艺范,则如同毫不节制的放倍镜一样,彻底毁掉了这盘“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我觉得《三国演义》就是躺枪的典范,什么样的烂剧本都敢披上名著的外衣,关云长,见龙卸甲什么的都是很好的例子。你们糟蹋自己的剧本也就算了,放过这些可怜的名著吧。

 

发哥是缺钱么?

 

《太极:从零开始》
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不管它上映之前还是之后有多么喧闹,时间飞快的证明这是一部根本不值得去记住的电影。而对于导演来说,希望这部昂贵的电影能告诉他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拍电影这件事情,只和才华有关,和钱多钱少真的关系不大。

 

当在电影院看到太极和太极2同时上映的时候,我就知道这玩意一定好不了。就一句忠告:千万别看。

 

冯德伦到底和舒淇领证了没?ab那脸也敢拍打戏?

 

《环行使者》
本片的内地公映版和北美公映版有十分钟左右的剧情差别,考虑到本片时长为110分钟,又是一部以时间旅行为主题的科幻电影,这种剧情上的差距已经大到不可忽视的地步了。
导致这种剧情差异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进口片的审查因素,而是出于更加愚蠢的原因:贪婪。如果不是相关政策风云突变,《环形使者》也将会以合拍片的身份出现在内地影院,经历了复杂的等待和博弈之后,本片才被改为引进分账片,并在最后一刻强行挤进国庆档,给了诸多挤在国庆档刚松了一口气的国产片一个大惊喜。
《环形使者》在北美公映时口碑不错,被媒体誉为《终结者2》之后最好的时间旅行电影。其实这种赞誉细想也有猫儿腻。它就如同说《剑雨》是《卧虎藏龙》之后最好的武侠片一样,虽然话倒是实话,但不能细琢磨。不过无论如何,本片都是值得期待的科幻电影,可惜本片的内地公映版本中,上海部分的镜头被带入了各种植入广告,其手法和风格除了很快被打破的票房纪录之外,我们还能谈点什么?

 

时间旅行一直都是导演们难以驾驭又跃跃欲试的题材,从这个角度讲,这部片子算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如果忽略那些为了中国票房而增加的中国元素的话。

 

我为什么没有看囧瑟夫呢?

 

《敢死队2》
本片是根据2010年在国内公映的《敢死队》的续集,也是中国电影市场高速扩张的一个证明,由于第一部在国内的票房相当之好,以至于本片明显对中国市场,有了些许照顾。如果不是有关政策风云突变,《敢死队2》就会成为一部合拍片出现在国内观众面前。
这部电影从艺术性上,基本没什么可讨论的。当年用在《敢死队》这部电影上的话可以原封不动的照搬过来:这是一部看十遍预告片和看一遍电影基本没区别的电影,所以我们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忽略剧情,这绝对是一部不错的片子,最起码对得起团购的票钱。尤其是州长一句又一句的:I'm back.给影片又平添了几份诙谐,然后就是,没有然后了。

 

看见杰森斯坦森就想起那件没给贾老师买的毛衣,早晚收回来!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九十九度

本文链接地址: 恭贺2013——2012电影回顾(秋季篇)


我来拍砖

(以便回访)